aaa

慈善格言

【慈善格言—慈善观念】

发布时间:2017-06-05

中国的大乘佛教思想,渐次渗透于民间。宣说大乘佛教菩萨精神的大乘菩萨经典是如何普及,经典中所说的慈善观念又是什么呢?不用说,佛教经典的根本精神是佛陀的慈悲心,因此所有经典都离不开慈善的观念。

   《法华经·譬喻品》说: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。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。常有生老病死忧患。如是等火,炽然不息……今此三界,皆是我有。其中众生,悉是我子。而今此处,多诸患难。唯我一人,能为救护。”如火宅般的人生苦恼,生老病死四苦的世界,在苦恼之中呻吟的一切众生,皆是我子,唯我一人能以大悲之心而救护之。发此大誓愿的就是佛。佛的这种慈母般的慈悲心,为众生解除苦恼的大悲心,正是佛教慈善的根本理念。《维摩经》中的维摩居士,对前来探病的人诉说病因时说:“以一切众生病,是故我病”,就很能体现佛教的慈善思想。

   《华严经》中有著名的善财童子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的故事。善财童子的誓愿,也有慈善的原理:“若有众生贫穷困乏,来至我所,而有求索。我开库藏,恣其所取,而语之言,莫造诸恶,莫害众生,莫起诸见,莫生执著,汝等贫乏,若有所需,当来我所,及四衢道一切诸物,种种具足,随意而取,毋生疑难。”这完全是理想,但也是佛的慈悲、菩萨的修行。这不仅是对贫困者的物质上的布施,也是端正其精神生活方式的布施。慈善不单单是“物质上的东西”,也在于造就完善的人格,这就是佛教的慈善理念。

    一个和谐社会的形成,伴随着全社会对困难群体、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伴随着对这些不幸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。在和谐社会中,要老有所养,难有所助,危有所救,不是停留在社会的宣传、媒体的呼吁上,而是体现在“一人有难,大家援助”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动上。目前,我国救助弱势群体的慈善事业的机构还不健全,救助机构的稀少和救助能力的匮乏,与救助对象的众多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。佛教组织及佛教人士应该弘扬佛教中的慈悲和奉献精神、慈善思想,积极参与、开展社会慈善事业,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